去年知道Michael Moore拍了這部有關美國醫療保險的電影以後,一直很想看。
前兩天終於有機會看到這部電影,果然不辜負我的期待。
有句話說,美國是小孩子的天堂,中年人的戰場,老年人的墳墓。
老年人對醫院的需求應該比青壯年人高出許多,
美國的醫療保險制度,應該也是讓美國成為老年人的墳墓最大的因素之一。
美國的醫療費不知道算不算得上世界最高的?
不過諷刺的是,美國的醫生之所以要收取這麼高的醫療費,
主要還是要支付數額龐大的醫療業務保險費。
美國人大概是世界上最愛打官司的國家,
所以每個醫生都要投保鉅額的保險,
因為美國病人打官司告醫生是家常便飯。
據說美國還有一種律師叫做蟑螂律師,
就是成天跟在救護車後面跑,
等著慫恿病人提告的。
這樣的文化下,
美國病人繳上去的醫療費大概有很大一部份是進到保險公司口袋,
然後再轉進到律師口袋。
所以費用最後還是加在美國人民身上,
算是惡性循環了。
我有時候對於美國這種動不動就愛告人的文化實在很不敢苟同,
比方說,有個案例就是美國老太太在麥當勞打翻咖啡,
然後控告麥當勞咖啡弄的太燙,杯子上沒有警示標語等....。
然後法官就判老太太勝訴了。
麥當勞付出鉅額的賠償金。
結果受害的是其他的消費者,因為從此以麥當勞只敢提供溫溫涼涼的咖啡。
我還聽過一個案例,就是老太太幫自家寵物洗澡,
然後送進微波爐烘乾,結果寵物死掉了。
老太太當然也很生氣的提告,
原因是微波爐的使用說明上沒有提到不可以把寵物送進去烘乾。
很沒有常識的飼主,好可憐的小動物。
諸如此類種種應該是自己要負責任的事情,
美國法院都是判原告勝訴的案例不勝枚舉,
讓我覺得這個國家的文化真的是有問題。
一個人怎麼可以把責任轉嫁到這種程度?
明明是自己要自律的行為,卻可以無知的活的這麼理直氣壯,
難怪聽過很多歐洲國家的人很愛嘲笑美國人笨。
我想笨不一定是真的,不過沒常識兼不懂得自我要求應該假不了。
所以,聽說美國醫生被告是家常便飯。
這已經是跟醫術無關了。
主要都是想要獲取鉅額的賠償金。
有個同事的妹妹在美國居住,
有一次發生交通事故,只是輕微的追撞,
同事的妹妹是追撞的第一台車,後面還有一台追撞的車子。
結果朋友妹妹出庭時,發現後面第二台車子的車主脖子上帶著護頸項圈,
看起來傷勢好像很嚴重。
朋友妹妹後來才發現原來是律師教的,
要把自己弄的看起來很嚴重,獲取大量賠償金。
這樣的國家聽起來真的很恐怖,也讓我對美國這個國家越來越沒有好感。

先簡單講一下Sicko這部電影的內容。
簡單說,影片一開始先講兩三個沒有投保醫療保險的人,
所要負擔的鉅額醫療費的例子。
比方說,一個工人因為工作切斷兩根手指,他沒有保險,
醫生診斷後給他兩個選擇,
接回斷掉的中指是六萬美金,接回斷掉的無名指是一萬兩千二美金。
後來病人因為沒錢,也因為浪漫主意作祟,
想保有無名指帶婚戒,所以選擇花一萬二美金接回去無名指,放棄中指。
看了就已經讓人很反感,為器官標上定價的商業作風實在讓我看了很生氣。
為什麼中指比較貴?因為接回去中指比較難嗎?
不是,是因為中指比較有用,比較值錢。
這就是為器官標上定價了。
否則,應該是一樣的價錢,因為技術是一樣的。
而在美國,像這樣沒有醫療保險的大概有五千萬人左右。
有些人是付不起保費,另一部分是保險公司拒保的對象。
據說美國的保險公司有一本厚厚的手冊,列著上百種拒保的疾病名稱。
有些都是一些無關痛癢的輕微疾病。
(我忍不住猜想,因為我以前有胃潰瘍,雖然現在已經痊癒,不過如果在美國,不知道會不會沒有保險可買?)
美國沒有像台灣有全民健保,都是要自己向民間醫療公司買醫療保險。
而且買的醫療保險還有分種類,不是所有的科別都有涵蓋的。
所以沒有保險,就等於要自己負擔那鉅額的醫療費用。
不過關於這些沒有醫療保險的人的故事,不是這次電影要講的部分。
電影主要是要講那些,好不容易買到醫療保險,
但是生病時卻被保險公司用各種理由拒絕給付的故事。
(例如有一個二十二歲得癌症的女生,保險公司說她太年輕了,
不可能得癌症所以拒絕支付醫療費用。很荒唐不是嗎?)
看完之後,美國的這些醫療保險公司真的有夠可惡的吸血鬼,
收保費時跟你笑嘻嘻的,真的要給付,卻可以找各式各樣的理由拒絕。
一個人,如何以自己微小的力量去對抗保險公司的巨大結構,所以保險公司永遠站在優勢的一邊。
(我突然想到永不妥協這部電影裡,茱莉亞羅柏茲跟小鎮居民對抗大公司的精彩故事,
不管重看幾次電影還是讓我很感動。因為那代表一種弱勢的勝利。
美國這個徹底的資本主義的國家真的是養出太多大公司怪獸了。)

因為電影裡頭提到的故事實在太多了,建議有興趣者還是自己去看看。
 Michael Moore還有到英國法國加拿大拜訪了一下那邊的病人跟醫院,
我也趁機了解一下別的國家醫療保健制度是怎麼一回事。
不過就我個人的了解,英國的公醫制度也是有它很大的問題。
比方說之前有個病人提到他在英國唸書時,
牙齒痛起來,結果預約要約到一個月後。
大家也知道,牙痛不是病,痛起來要人命。牙痛起來真的是很可怕的。
等一個月,光想就覺得很難熬。
(不過還是提醒一下正確觀念,牙痛的確是病,請不要等閒視之,早點找醫生比較好。)
另外有朋友在法國唸書,雖然有法國的健康保險,
但是要看醫生還是常常要約到很久以後的時間,
所以電影裡頭所羨慕的英國或法國的制度,還是有他們的問題所在。
我同時也很好奇,究竟英國或法國這樣的全民保險社會福利,
需要國民繳多重的稅來支撐?
美國人繳的稅有比英國或法國來的少嗎?
或者有比較少但也差不多,
那美國人的稅主要都是用在什麼樣的國民福利上?
當然這就離題太遠了,電影裡不可能提到。(不過我看完電影後會有這樣的連鎖思考跟疑問就是了)
但我還是覺得Michael Moore有點一廂情願太過頭,
只講英法保險制度的好,沒提到負面的問題部分。(例如稅金高不高,或者看病要排到一個月以後等等)
不過我相信電影裡頭提到的美國人民被保險公司刁難拋棄的例子應該是真實的,
所以導演其實想藉由這部電影,宣揚自己支持美國全民健康保險的理念。(我猜他是支持希拉蕊的,因為希拉蕊一直有這個全民健康保險的構想)
講到希拉蕊,最近美國總統大選一漣串在進行,
雖然自己是局外者,可是我對於他們的候選人提出的政見內容,
以及候選人間互相對對方政見所作的辯論演說,我都覺得很有意思。
因為辯論才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兩方候選人的政策的可行度,是不是打空炮,唱高調。
可惜台灣的政見發表會都像演講比賽,或是背講稿比賽,一點都沒有互相詰問的樂趣。
據說光民主黨初選,兩位候選人都已經針鋒相對開辯論會不下二十幾次,
當初台灣的某候選人一直拒絕辯論的心態真是令人百思不解。
不過雖然這次選舉結束了,將來還是會有選舉,
希望未來的選舉辯論可以像美國這樣,活潑多元化一些。
來點真的辯論,而不要是朗讀或演講稿背誦比賽。
在這一點上,美國就真的是一個成熟的民主國家的風範。
選民不該被意識形態綁架,政見以及政策執行力才是評斷候選人的主要因素。
不該因為厭惡過去的誰誰誰,就故意投給敵對的誰誰誰,
我想美國人不會因為厭惡共和黨的小布希,就故意投給民主黨的希拉蕊或是歐巴馬。
因為又不是小布希跟西拉蕊或歐巴馬競選。
把兩個不一起選的人放在一同一個平台比較實在太荒謬了。
投給希拉蕊或歐巴馬應該都是因為對這個候選人的政見認同而投票,
而不該是厭惡小布希,所以投給西拉蕊或歐巴馬。
這才是一個民主國家的人民該有的素養。
真希望台灣人民可以再進化一點,多一點獨立思考的能力。
我有時候是覺得,台灣的教育太僵式了,
在學校求學的時候,就是老師給我們什麼,不用去思考或懷疑真實性,就全盤吸收。
我現在覺得這樣是不對的,應該要先懷疑,
然後自己去找答案,發現是對的,再吸收下來。
所以老師應該引導學生去思考,而不是強迫他們去記憶。
就像我在看Sicko這部紀錄片時,
我其實一直對他電影裡提出的東西在質疑,
然後我會自己去找答案。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台灣的新聞的影響,
讓我現在對大眾媒體極端的不信賴。
即使是看紀錄片,我都要懷疑一下,然後思考過再吸收。
但我想這對我來說應該是一個好現象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ij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